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是商務部免費為地方和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窗口,基本職能是針對我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開展境外商務活動過程中遭遇的經貿摩擦、不公平待遇和商業欺詐等,免費提供公共信息、咨詢指導并受理投訴,維護我境外商務活動主體的合法權益。
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承擔商務部唯一對外公共服務熱線(12335)的運維工作。
國際經濟治理體系不斷發展,盡管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依舊不可忽視,在多邊、區域和雙邊領域,中國一直堅定不移推進合作與協同,為貿易暢通創造良好環境。同時,中國持續推進改革,以自貿試驗區等方式增強企業參與全球經濟的能力,為“一帶一路”的貿易暢通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一、多邊領域,《貿易便利化協定》創造重要基礎
多邊協定是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基礎。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正式生效,為減少貿易壁壘、促進貿易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1.1 《貿易便利化協定》,多邊協議的重要進展
多哈回合啟動15年以來,各方就廣泛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領域議題展開討論,但因立場差異過大而難以達成一致。多邊貿易的開放水平仍停留在22年前WTO成立時的狀態。為了推動新的市場開放和發展,各方做出了積極嘗試,在貿易便利化問題上實現了重要突破。
2013年12月,世貿組織巴厘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貿易便利化協定》。2014年11月底,世貿組織通過有關議定書,交由各成員履行國內核準程序。經國務院批準,我國于2015年9月4日向世貿組織提交批準書。2017年2月22日,隨著盧旺達、阿曼、乍得以及約旦等4個成員向WTO提交批準書,已有112個成員接受該協定,超過了《WTO協定》規定的三分之二成員接受的生效條件,協定正式生效。截至2017年7月19日,已有121個成員批準了TFA。
TFA允許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根據其自身能力設定完成TFA的時間表,對各自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的完成時間做出承諾。發達經濟體則自2月22日協議生效之日起實施。
1.2 《貿易便利化協定》的主要內容
《貿易便利化協定》共分為三大部分,24個條款。第一部分(第1至12條)規定了各成員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實質性義務,涉及信息公布、預裁定、貨物放行與結關、海關合作等內容,共40項貿易便利化措施。第二部分(第13至22條)規定了發展中成員在實施《協定》第一部分條款方面可享受的特殊和差別待遇,主要體現在實施期和能力建設兩個方面。根據協定,發展中國家可在第一部分條款中自行確定在《協定》生效后立即實施的條款(即A類措施)、經過一定過渡期實施的條款(即B類措施)和經過一定過渡期并通過能力建設獲得實施能力后實施的條款(即C類措施),并向WTO通報。第三部分(第23至24條)涉及機構安排和最后條款,規定成立WTO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各成員應成立國家貿易便利化委員會或指定一現有機制以促進《協定》的國內協調和實施,以及《協定》適用爭端解決機制。
其中,與貿易暢通相關的主要內容包括:(1)各成員應以非歧視和易獲取方式迅速公布進出口程序及表格和單證、關稅和稅率、進出口規費和費用、歸類或估價規定、原產地規則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政裁決等信息。提高法律法規信息透明度,使得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相關信息。(2)《協定》規定成員在法律法規生效前應盡早公布并給予貿易商評論機會(關稅稅率變更及提前公布會影響實施效力的措施除外)。(3)《協定》規定成員應在貨物進口前就稅則歸類及原產地事項做出預裁定,鼓勵成員就完稅價格、關稅減免要求的適用、配額適用等做出預裁定,減少企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4)《協定》規定成員應允許貿易商就海關行政決定提出行政申訴或司法審查要求。(5)加強對成員發布加嚴進口食品安全檢查通知的紀律,海關或其他主管機關扣留貨物時應立即通知承運商或進口商,如首次檢驗不合格應給予進口商二次檢驗機會等。(6)除了關稅和國內稅外,成員對進出口征收的規費和費用的有關信息應予公布,并在公布與生效之間留出過渡期,應對收費進行定期審議,以減少收費的數量和種類。對辦理海關業務所收取的費用應限定在所提供服務的近似成本內。(7)《協定》規定成員應允許進口商在貨物抵達前辦理艙單等進口單證提交業務,以便貨物在抵達后能夠快速放行。如貨物的關稅、費用等暫時無法確定,在貿易商提供擔保的前提下,海關可予以先放行。成員應采用風險管理和貨物稽查等管理措施。鼓勵成員公布平均放行時間。對經認證的經營者(滿足特定標準的貿易商,可包括具有良好守法記錄、擁有良好的內部控制記錄管理系統和財務償付能力等)給予通關便利。(8)減少和簡化進出口手續和單證要求、接受進出口證明單證副本、鼓勵成員在制定進出口手續和單證時以國際標準為依據、努力設立單一窗口(一點提交和一點反饋)、取消與稅則歸類和估價有關的裝運前檢驗、不得強制要求適用海關代理等。(9)《協定》規定成員過境運輸法規或程序不得構成變相限制,不得尋求任何自愿限制,過境費用應與所提供服務的成本相當,手續和單證要求不得超過必要限度,不得對過境貨物適用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等。(10)《協定》主要規定了各WTO成員海關應就交換海關申報信息開展合作,便利對申報信息的核實。
1.3 《貿易便利化協定》對貿易暢通的影響
TFA有利于各方協同降低貿易成本,對接標準規范。TFA可以有效加快商品清關,為各成員海關之間以及與其他貿易相關機構開展協同合作,解決貿易便利化問題,也為貿易便利化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能力建設。
TFA對我國國際貿易監管效率提升提出新的要求,履行承諾有利于減少企業的成本,縮短時間。例如,我國海關法律體系將根據TFA要求對“預裁定”進行充分應用,從而改變當前使用的預歸類和行政裁定的做法,為企業在進口前實現預裁定提供路徑,也可為相應的貿易救濟提供選擇。TFA要求對預裁定提供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對現行的抽象行政行為進行明確化,擴大了裁定事項范圍并單獨規制實現要求,可大幅提高貿易便利化。
根據WTO的測算,TFA的完全實現將使得全球貿易的成本平均下降14.3%,推動全球貿易額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其中,最不發達國家獲益最大。該協定也是WTO歷史上首次將完成協議內容與該國能力相結合,WTO也同期成立貿易便利化機構(TFTF)以幫助各國有效獲得TFA帶來的利益。
二、區域范圍,《貿易暢通合作倡議》提振信心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推進貿易暢通”平行主題會議上正式發布了《貿易暢通合作倡議》,向全球彰顯了各方協同推動貿易暢通的期待和信心。
2.1 《貿易暢通合作倡議》的主要內容
來自相關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圍繞“暢通、高效、共贏、發展,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主題,進行了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討論,達成廣泛共識。本倡議根據此次會議討論情況制定,由相關國家和國際機構在自愿基礎上參與,并對未來參與保持開放。
倡議參與方(以下簡稱“參與方”)認識到,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尊重各國發展目標的同時,推動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抵制保護主義,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參與方注意到,各方為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倡議和計劃的合作與對接做出積極努力,這些努力有助于推動在歐洲、亞洲、南美洲、非洲以及其他區域間構建合作伙伴關系。與此同時,對于最不發達國家,要給予特別關注。第一,促進貿易增長。參與方愿通過推進貿易便利化、發展新業態、促進服務貿易合作,推動和擴大貿易往來。參與方重申,支持以世貿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參與方中的世貿組織成員愿推動世貿組織第11屆部長級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方愿繼續擴大市場開放,實施積極進口政策,為更多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有關國家客商來華參展參會提供支持,并愿與感興趣的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從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2萬億美元的商品。第二,振興相互投資。參與方愿加強投資合作,探索創新投資合作模式,促進更多富有質量和效率的投資。參與方將繼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同時,將加強投資與貿易的聯動,以投資帶動貿易?!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呼吁加大區域價值鏈投資,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共建經貿產業合作區,并采取其他增進優勢互補的舉措,實現互利共贏。中方愿深化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合作。未來5年,中方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第三,促進包容可持續發展。參與方愿共同履行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承諾,加強貿易投資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全面均衡地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中方愿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1萬個來華研修和培訓名額,幫助有關國家加強貿易投資人才培養。中方還愿支持聯合國相關機構和世貿組織為沿線國家量身打造貿易投資合作方案,推動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參與方期待進一步加強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提升經濟活力,密切商務往來,促進貿易暢通,讓沿線各國和各地區人民在合作中更多獲益,共享經濟全球化紅利。
2.2 《貿易暢通合作倡議》對貿易暢通的影響
《貿易暢通合作倡議》由中國商務部與80多個國家有關部門及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并推進。鐘山部長提出,這份倡議確定了推進貿易暢通的合作原則,提出了推進貿易暢通的合作舉措,展示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積極姿態。各方積極響應并全面支持該倡議,主要源自各方對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經濟全球化、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共同愿望。
《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以貿易增長、振興相互投資和促進包容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著力,不僅展示了中方的積極態度和責任擔當,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各方在經濟危機后促進經濟復蘇提出了有效的路徑和方向,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識,把握發展機會,加快促進貿易投資驅動下的經濟復蘇。
三、雙邊合作,貿易暢通舉措促進貿易活動
雙邊經貿合作以其靈活性獲得各國青睞。中國在海關、投資、稅收和標準與規范等各個領域,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協同,為貿易暢通提供重要保障。
3.1 經認證的經營者(AEO)體系,加速通關與互信
AEO即經認證的經營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的縮寫。在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中被定義為:以任何一種方式參與貨物國際流通,并被海關當局認定符合世界海關組織或相應供應鏈安全標準的一方,包括生產商、進口商、出口商、報關行、承運商、理貨人、中間商、口岸和機場、貨站經營者、綜合經營者、倉儲業經營者和分銷商。
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了一套保護和便利日益增長的國際商業、國際貿易的標準,并通過2005年海關合作理事會年會通過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大多數的成員向世界海關組織表示了啟動實施《框架》的意愿?!犊蚣堋愤€就每項標準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也稱作技術性規定)。各成員的海關當局應和商界代表一起設計一套確認體系或者資質鑒定制度,使企業通過獲取經認證經營者資格而得到激勵,各海關應對AEO地位予以互相承認。AEO包含四個核心要素:(1)要求提前遞交進出口及轉運貨物的電子信息;(2)采用一致的風險管理手段;(3)應進口國的合理要求,出口國海關對出口的高風險集裝箱和貨物進行查驗以及要求海關要向滿足該標準的商界提供相應的便利。
海關總署于2014年10月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并訂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就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分類,并與國際AEO認證接軌。截至2017年7月,中國已于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臺灣、歐盟(28個成員國)、瑞士、新西蘭共35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了AEO互認合作。
3.2 雙邊投資保護協定,有效降低征收風險
20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一場大規模的針對外資的國有化運動在發展中國家逐漸展開,至六七十年代達到高潮。為保護本國投資者在海外的利益,發達經濟體開始發力推動雙邊投資協定。為了給來華投資的外國企業提供穩定的市場預期,限制政府對外資企業的征收并要求提供相應資金補償,中國積極商簽雙邊投資協定。如表 4所示,截至2017年9月,中國已簽署了104個雙邊投資協定,其中涉及5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雙方企業開展相互投資和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有效降低跨國投資的征收風險。
表 4:中國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截至2017年9月)
序號 | 洲 | 國家 | 簽署日期 | 生效日期 | 備注 |
1 | 歐洲 | 瑞典 | 1982年3月29日 | 1982年3月29日 | |
SWEDEN | |||||
歐洲 | 瑞典議定書 | 2004年9月27日 | 2004年9月27日 | 簽字即生效 | |
2 | 歐洲 | 德國 | 1983年10月7日 | 1985年3月18日 | |
GERMANY | |||||
歐洲 | 德國 | 2003年12月1日 | 2005年11月11日 | 重新簽定 | |
GERMANY | |||||
3 | 歐洲 | 法國 | 1984年5月30日 | 1985年3月19日 | 2007年11月26日重新簽訂,新協定取代舊協定 |
FRANCE | |||||
歐洲 | 法國 | 2007年11月26日 | 2010年8月20日 | 重新簽訂 | |
FRANCE | |||||
4 | 歐洲 | 比利時與盧森堡 | 1984年6月4日 | 1986年10月5日 | |
歐洲 | 比利時與盧森堡 | 2005年6月6日 | 2009年12月1日 | 重新簽訂 | |
5 | 歐洲 | 芬蘭 | 1984年9月4日 | 1986年1月26日 | |
FINLAND | |||||
歐洲 | 芬蘭 | 2004年11月15日 | 2006年11月15日 | 重新簽訂 | |
FINLAND | |||||
6 | 歐洲 | 挪威 | 1984年11月21日 | 1985年7月10日 | |
NORWAY | |||||
7 | 歐洲 | 意大利 | 1985年1月28日 | 1987年8月28日 | |
ITALY | |||||
8 | 歐洲 | 丹麥 | 1985年4月29日 | 1985年4月29日 | |
DENMARK | |||||
9 | 歐洲 | 荷蘭 | 1985年6月17日 | 1987年2月1日 | |
THENETHERLANDS | |||||
歐洲 | 荷蘭 | 2001年11月26日 | 2004年8月1日 | 重新簽定 | |
THENETHERLANDS | |||||
10 | 歐洲 | 奧地利 | 1985年9月12日 | 1986年10月11日 | |
AUSTRIA | |||||
11 | 歐洲 | 英國 | 1986年5月15日 | 1986年5月15日 | |
U.K. | |||||
12 | 歐洲 | 瑞士 | 1986年11月12日 | 1987年3月18日 | |
SWITZERLAND | |||||
歐洲 | 瑞士 | 2009年1月27日 | 2010年4月13日 | 重新簽訂 | |
SWISS | |||||
13 | 歐洲 | 波蘭 | 1988年6月7日 | 1989年1月8日 | |
POLAND | |||||
14 | 歐洲 | 保加利亞 | 1989年6月27日 | 1994年8月21日 | |
BULGARIA | |||||
歐洲 | 保加利亞附加議定書 | 2007年6月26日 | 2007年11月10日 | ||
15 | 歐洲 | 俄羅斯 | 2006年11月9日 | 2009年5月1日 | |
RUSSIA | |||||
16 | 歐洲 | 匈牙利 | 1991年5月29日 | 1993年4月1日 | |
HUNGARY | |||||
17 | 歐洲 | 捷克和斯洛伐克 | 1991年12月4日 | 1992年12月1日 | |
歐洲 | 斯洛伐克 | 2005年12月7日 | 2007年5月25日 | 附加議定書 | |
18 | 歐洲 | 葡萄牙 | 1992年2月3日 | 1992年12月1日 | |
PORTUGAL | |||||
歐洲 | 葡萄牙 | 2005年12月9日 | 2008年7月26日 | 重新簽訂 | |
PORTUGAL | |||||
19 | 歐洲 | 西班牙 | 1992年2月6日 | 1993年5月1日 | |
SPAIN | |||||
歐洲 | 西班牙 | 2005年11月24日 | 2008年7月1日 | 重新簽訂 | |
SPAIN | |||||
20 | 歐洲 | 希臘 | 1992年6月25日 | 1993年12月21日 | |
GREECE | |||||
21 | 歐洲 | 烏克蘭 | 1992年10月31日 | 1993年5月29日 | |
UKRAINE | |||||
22 | 歐洲 | 摩爾多瓦 | 1992年11月6日 | 1995年3月1日 | |
MOLDOVA | |||||
23 | 歐洲 | 白俄羅斯 | 1993年1月11日 | 1995年1月14日 | |
BELARUS | |||||
24 | 歐洲 | 阿爾巴尼亞 | 1993年2月13日 | 1995年9月1日 | |
ALBANIA | |||||
25 | 歐洲 | 克羅地亞 | 1993年6月7日 | 1994年7月1日 | |
CROATIA | |||||
26 | 歐洲 | 愛沙尼亞 | 1993年9月2日 | 1994年6月1日 | |
ESTONIA | |||||
27 | 歐洲 | 斯洛文尼亞 | 1993年9月13日 | 1995年1月1日 | |
SLOVENIA | |||||
28 | 歐洲 | 立陶宛 | 1993年11月8日 | 1994年6月1日 | |
LITHUANIA | |||||
29 | 歐洲 | 冰島 | 1994年3月31日 | 1997年3月1日 | |
ICELAND | |||||
30 | 歐洲 | 羅馬尼亞(新) | 1994年7月12日 | 1995年9月1日 | |
歐洲 | 羅馬尼亞附加議定書 | 2007年4月16日 | 2008年9月1日 | ||
31 | 歐洲 | 南斯拉夫 | 1995年12月18日 | 1996年9月12日 | 注:塞爾維亞承接了前南斯拉夫的國際協定 |
YUGOSLAVIA | |||||
32 | 歐洲 | 馬其頓 | 1997年6月9日 | 1997年11月1日 | |
MACEDONIA | |||||
33 | 歐洲 | 馬耳他 | 2009年2月22日 | 2009年4月1日 | |
MALTA | |||||
34 | 歐洲 | 塞浦路斯 | 2001年1月17日 | 2002年4月29日 | |
CYPRUS | |||||
35 | 亞洲 | 泰國 | 1985年3月12日 | 1985年12月13日 | |
THAILAND | |||||
36 | 亞洲 | 新加坡 | 1985年11月21日 | 1986年2月7日 | |
SINGAPORE | |||||
37 | 亞洲 | 科威特 | 1985年11月23日 | 1986年12月24日 | |
KUWAIT | |||||
38 | 亞洲 | 斯里蘭卡 | 1986年3月13日 | 1987年3月25日 | |
SRILANKA | |||||
39 | 亞洲 | 日本 | 1988年8月27日 | 1989年5月14日 | |
JAPAN | |||||
40 | 亞洲 | 馬來西亞 | 1988年11月21日 | 1990年3月31日 | |
MALAYSIA | |||||
41 | 亞洲 | 巴基斯坦 | 1989年2月12日 | 1990年9月30日 | |
PAKISTAN | |||||
42 | 亞洲 | 土耳其 | 1990年11月13日 | 1994年8月19日 | |
TURKEY | |||||
43 | 亞洲 | 蒙古 | 1991年8月25日 | 1993年11月1日 | |
MONGOLIA | |||||
44 | 亞洲 | 烏茲別克斯坦 | 1992年3月13日 | 1994年4月12日 | 2011年4月19日重新簽署,新協定取代舊協定 |
亞洲 | 烏茲別克斯坦 | 2011年4月19日 | 2011年9月1日 | 重新簽訂 | |
45 | 亞洲 | 吉爾吉斯斯坦 | 1992年5月14日 | 1995年9月8日 | |
KYRGYZSTAN | |||||
46 | 亞洲 | 亞美尼亞 | 1992年7月4日 | 1995年3月18日 | |
ARMENIA | |||||
47 | 亞洲 | 菲律賓 | 1992年7月20日 | 1995年9月8日 | |
THEPHILIPPINES | |||||
48 | 亞洲 | 哈薩克斯坦 | 1992年8月10日 | 1994年8月13日 | |
KAZAKHSTAN | |||||
49 | 亞洲 | 韓國* | 1992年9月30日 | 1992年12月4日 | |
KOREA | |||||
亞洲 | 韓國* | 2007年9月7日 | 2007年12月1日 | 重新簽訂 | |
KOREA | |||||
50 | 亞洲 | 土庫曼斯坦 | 1992年11月21日 | 1994年6月6日 | |
51 | 亞洲 | 越南 | 1992年12月2日 | 1993年9月1日 | |
VIETNAM | |||||
52 | 亞洲 | 老撾 | 1993年1月31日 | 1993年6月1日 | |
LAOS | |||||
53 | 亞洲 | 塔吉克斯坦 | 1993年3月9日 | 1994年1月20日 | |
Tajikistan | |||||
54 | 亞洲 | 格魯吉亞 | 1993年6月3日 | 1995年3月1日 | |
GEORGIA | |||||
55 | 亞洲 | 阿聯酋 | 1993年7月1日 | 1994年9月28日 | |
UNITEDARABEMIRATES | |||||
56 | 亞洲 | 阿塞拜疆 | 1994年3月8日 | 1995年4月1日 | |
AZERBAIJAN | |||||
57 | 亞洲 | 印度尼西亞 | 1994年11月18日 | 1995年4月1日 | |
INDONESIA | |||||
58 | 亞洲 | 阿曼 | 1995年3月18日 | 1995年8月1日 | |
OMAN | |||||
59 | 亞洲 | 以色列 | 1995年4月10日 | 2009年1月13日 | |
ISRAEL | |||||
60 | 亞洲 | 沙特阿拉伯 | 1996年2月29日 | 1997年5月1日 | |
SAUDIARABIA | |||||
61 | 亞洲 | 黎巴嫩 | 1996年6月13日 | 1997年7月10日 | |
Lebanese | |||||
62 | 亞洲 | 柬埔寨 | 1996年7月19日 | 2000年2月1日 | |
Cambodia | |||||
63 | 亞洲 | 敘利亞 | 1996年12月9日 | 2001年11月1日 | |
Syria | |||||
64 | 亞洲 | 也門 | 1998年2月16日 | 2002年4月10日 | |
Yemen | |||||
65 | 亞洲 | 卡塔爾 | 1999年4月9日 | 2000年4月1日 | |
KATAR | |||||
66 | 亞洲 | 巴林 | 1999年6月17日 | 2000年4月27日 | |
BAHRAIN | |||||
67 | 亞洲 | 伊朗 | 2000年6月22日 | 2005年7月1日 | |
IRAN | |||||
68 | 亞洲 | 緬甸 | 2001年12月12日 | 2002年5月21日 | |
Myanmar | |||||
69 | 亞洲 | 朝鮮 | 2005年3月22日 | 2005年10月1日 | |
Korea | |||||
70 | 亞洲 | 印度 | 2006年11月21日 | 2007年8月1日 | |
INDIA | |||||
71 | 亞洲 | 日韓 | 2012年5月13日 | 2014年5月17日 | |
Japan,Korea | |||||
72 | 大洋洲 | 澳大利亞 | 1988年7月11日 | 1988年7月11日 | |
AUSTRALIA | |||||
73 | 大洋洲 | 新西蘭 | 1988年11月22日 | 1989年3月25日 | |
NEWZEALAND | |||||
74 | 大洋洲 | 巴布亞新幾內亞 | 1991年4月12日 | 1993年2月12日 | |
PapuaNewGuinea | |||||
75 | 非洲 | 加納 | 1989年10月12日 | 1990年11月22日 | |
Ghana | |||||
76 | 非洲 | 埃及 | 1994年4月21日 | 1996年4月1日 | |
EGYPT | |||||
77 | 非洲 | 摩洛哥 | 1995年3月27日 | 1999年11月27日 | |
MOROCCO | |||||
78 | 非洲 | 毛里求斯 | 1996年5月4日 | 1997年6月8日 | |
MAURITIUS | |||||
79 | 非洲 | 津巴布韋 | 1996年5月21日 | 1998年3月1日 | |
80 | 非洲 | 阿爾及利亞 | 1996年10月17日 | 2003年1月28日 | |
ALGERIA | |||||
81 | 非洲 | 加蓬 | 1997年5月9日 | 2009年2月16日 | |
82 | 非洲 | 尼日利亞 | 1997年5月12日 | | 已廢除 |
Nigeria | |||||
非洲 | 尼日利亞 | 2001年8月27日 | 2010年2月18日 | 重新簽定 | |
Nigeria | |||||
83 | 非洲 | 蘇丹 | 1997年5月30日 | 1998年7月1日 | |
SUDAN | |||||
84 | 非洲 | 南非 | 1997年12月30日 | 1998年4月1日 | |
SOUTHAFRICA | |||||
85 | 非洲 | 佛得角 | 1998年4月21日 | 2001年10月1日 | |
86 | 非洲 | 埃塞俄比亞 | 1998年5月11日 | 2000年5月1日 | |
87 | 非洲 | 突尼斯 | 2004年6月21日 | 2006年7月1日 | |
TUNIS | |||||
88 | 非洲 | 赤道幾內亞 | 2005年10月20日 | 2006年11月15日 | |
Equatorial Guinea | |||||
89 | 非洲 | 馬達加斯加 | 2005年11月21日 | 2007年7月1日 | |
Madagascar | |||||
90 | 非洲 | 馬里 | 2009年2月12日 | 2009年7月16日 | |
Mali | |||||
91 | 非洲 | 坦桑尼亞 | 2013年3月24日 | 2014年4月17日 | |
Tanzania | |||||
92 | 非洲 | 剛果 | 2000年3月20日 | 2015年7月1日 | |
Congo | |||||
93 | 美洲 | 玻利維亞 | 1992年5月8日 | 1996年9月1日 | |
Bolivia | |||||
94 | 美洲 | 阿根廷 | 1992年11月5日 | 1994年8月1日 | |
Argentine | |||||
95 | 美洲 | 烏拉圭 | 1993年12月2日 | 1997年12月1日 | |
Uruguay | |||||
96 | 美洲 | 厄瓜多爾 | 1994年3月21日 | 1997年7月1日 | |
Ecuador | |||||
97 | 美洲 | 智利 | 1994年3月23日 | 1995年8月1日 | |
Chile | |||||
98 | 美洲 | 秘魯 | 1994年6月9日 | 1995年2月1日 | |
Peru | |||||
99 | 美洲 | 牙買加 | 1994年10月26日 | 1996年4月1日 | |
Jamaica | |||||
100 | 美洲 | 古巴 | 1995年4月24日 | 1996年8月1日 | |
CUBA | |||||
美洲 | 古巴 | 2007年4月20日 | 2008年12月1日 | 重新修訂 | |
CUBA | |||||
101 | 美洲 | 巴巴多斯 | 1998年7月20日 | 1999年10月1日 | |
BARBADOS | |||||
102 | 美洲 | 特立尼達多巴哥 | 2002年7月22日 | 2004年12月7日 | |
TRINIDAD AND TOBAGO | |||||
103 | 美洲 | 圭亞那 | 2003年3月27日 | 2004年10月26日 | |
104 | 美洲 | 加拿大 | 2012年9月9日 | 2014年10月1日 | |
Canada |
資料來源:商務部。
3.3 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創造公平稅收環境
避免雙重稅收協定是指國家間為了避免和消除向同一納稅人、在同一所得的基礎上重復征稅,根據平等互惠原則而簽訂的雙邊稅收協定。如果納稅人居住地國與其取得所得的來源地國之間沒有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調安排,往往造成征稅重疊,不僅會加重納稅人的負擔,也不利于國際間的經濟、技術和人才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國際間資金流動、勞務交流和貿易往來的發展,在國與國間簽訂避免雙重稅收協定,日益受到重視。中國與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見表 5),為企業在開展貿易投資中獲得更為公平的稅收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表 5:我國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截至2017年9月)
序號 | 國家或地區 | 簽署日期 | 生效日期 | 執行日期 |
1 | 日本 | 1983.9.6 | 1984.6.26 | 1985.1.1 |
2 | 美國 | 1984.4.30 | 1986.11.21 | 1987.1.1 |
3 | 法國 | 1984.5.30 | 1985.2.21 | 1986.1.1 |
法國 | 2013.11.26 | 2014.12.28 | 2015.1.1 | |
4 | 英國 | 1984.7.26 | 1984.12.23 | 1985.1.1 |
英國 | 2011.6.27 | 2013.12.13 | 中(china):2014.1.1 | |
5 | 比利時 | 1985.4.18 | 1987.9.11 | 1988.1.1 |
比利時 | 2009.10.7 | 2013.12.29 | 2014.1.1 | |
6 | ①德國 | 1985.6.10 | 1986.5.14 | 1985.1.1/7.1 |
德國 | 2014.3.28 | 2016.4.6 | 2017.1.1 | |
7 | 馬來西亞 | 1985.11.23 | 1986.9.14 | 1987.1.1 |
8 | 挪威 | 1986.2.25 | 1986.12.21 | 1987.1.1 |
9 | 丹麥 | 1986.3.26 | 1986.10.22 | 1987.1.1 |
丹麥 | 2012.6.16 | 2012.12.27 | 2013.1.1 | |
10 | 新加坡 | 1986.4.18 | 1986.12.11 | 1987.1.1 |
新加坡 | 2007.7.11 | 2007.9.18 | 2008.1.1 | |
11 | 加拿大 | 1986.5.12 | 1986.12.29 | 1987.1.1 |
12 | 芬蘭 | 1986.5.12 | 1987.12.18 | 1988.1.1 |
芬蘭 | 2010.5.25 | 2010.11.25 | 2011.1.1 | |
13 | 瑞典 | 1986.5.16 | 1987.1.3 | 1987.1.1 |
14 | 新西蘭 | 1986.9.16 | 1986.12.17 | 1987.1.1 |
15 | 泰國 | 1986.10.27 | 1986.12.29 | 1987.1.1 |
16 | 意大利 | 1986.10.31 | 1989.11.14 | 1990.1.1 |
17 | 荷蘭 | 1987.5.13 | 1988.3.5 | 1989.1.1 |
荷蘭 | 2013.5.31 | 2014.8.31 | 2015.1.1 | |
18 | ②捷克斯洛伐克(適用于斯洛伐克) | 1987.6.11 | 1987.12.23 | 1988.1.1 |
19 | 波蘭 | 1988.6.7 | 1989.1.7 | 1990.1.1 |
20 | 澳大利亞 | 1988.11.17 | 1990.12.28 | 1991.1.1 |
21 | ③南斯拉夫 (適用于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YUGOSLAVIA(BOSNIA AND HERZEGOVINA) | 1988.12.2 | 1989.12.16 | 1990.1.1 |
22 | 保加利亞 | 1989.11.6 | 1990.5.25 | 1991.1.1 |
23 | 巴基斯坦 | 1989.11.15 | 1989.12.27 | 1989.1.1/7.1 |
24 | 科威特 | 1989.12.25 | 1990.7.20 | 1989.1.1 |
25 | 瑞士 | 1990.7.6 | 1991.9.27 | 1990.1.1 |
瑞士 | 2013.9.25 | 2014.11.15 | 2015.1.1 | |
26 | 塞浦路斯 | 1990.10.25 | 1991.10.5 | 1992.1.1 |
27 | 西班牙 | 1990.11.22 | 1992.5.20 | 1993.1.1 |
28 | 羅馬尼亞 | 1991.1.16 | 1992.3.5 | 1993.1.1 |
羅馬尼亞 | 2016.7.4 | |||
29 | 奧地利 | 1991.4.10 | 1992.11.1 | 1993.1.1 |
30 | 巴西 | 1991.8.5 | 1993.1.6 | 1994.1.1 |
31 | 蒙古 | 1991.8.26 | 1992.6.23 | 1993.1.1 |
32 | 匈牙利 | 1992.6.17 | 1994.12.31 | 1995.1.1 |
33 | 馬耳他 | 1993.2.2 | 1994.3.20 | 1995.1.1 |
馬耳他 | 2010.10.18 | 2011.8.25 | 2012.1.1 | |
34 | 阿聯酋 | 1993.7.1 | 1994.7.14 | 1995.1.1 |
35 | 盧森堡 | 1994.3.12 | 1995.7.28 | 1996.1.1 |
36 | 韓國 | 1994.3.28 | 1994.9.27 | 1995.1.1 |
37 | 俄羅斯 | 1994.5.27 | 1997.4.10 | 1998.1.1 |
俄羅斯 | 2014.10.13 | 2016.4.9 | 2017.1.1 | |
38 | 巴新 | 1994.7.14 | 1995.8.16 | 1996.1.1 |
39 | 印度 | 1994.7.18 | 1994.11.19 | 1995.1.1 |
40 | 毛里求斯 | 1994.8.1 | 1995.5.4 | 1996.1.1 |
41 | 克羅地亞 | 1995.1.9 | 2001.5.18 | 2002.1.1 |
42 | 白俄羅斯 | 1995.1.17 | 1996.10.3 | 1997.1.1 |
43 | 斯洛文尼亞 | 1995.2.13 | 1995.12.27 | 1996.1.1 |
44 | 以色列 | 1995.4.8 | 1995.12.22 | 1996.1.1 |
45 | 越南 | 1995.5.17 | 1996.10.18 | 1997.1.1 |
46 | 土耳其 | 1995.5.23 | 1997.1.20 | 1998.1.1 |
47 | 烏克蘭 | 1995.12.4 | 1996.10.18 | 中(China): 1997.1.1 |
48 | 亞美尼亞 | 1996.5.5 | 1996.11.28 | 1997.1.1 |
49 | 牙買加 | 1996.6.3 | 1997.3.15 | 1998.1.1 |
50 | 冰島 | 1996.6.3 | 1997.2.5 | 1998.1.1 |
51 | 立陶宛 | 1996.6.3 | 1996.10.18 | 1997.1.1 |
52 | 拉脫維亞 | 1996.6.7 | 1997.1.27 | 1998.1.1 |
53 | 烏茲別克斯坦 | 1996.7.3 | 1996.7.3 | 1997.1.1 |
54 | 孟加拉國 | 1996.9.12 | 1997.4.10 | 中(China)98.1.1 |
55 | ④南斯拉夫聯盟(適用于塞爾維亞和黑山) YUGOSLAVIA(SERBIA AND MONTENEGRO) | 1997.3.21 | 1998.1.1 | 1998.1.1 |
56 | 蘇丹 | 1997.5.30 | 1999.2.9 | 2000.1.1 |
57 | 馬其頓 | 1997.6.9 | 1997.11.29 | 1998.1.1 |
58 | 埃及 | 1997.8.13 | 1999.3.24 | 2000.1.1 |
59 | 葡萄牙 | 1998.4.21 | 2000.6.7 | 2001.1.1 |
60 | 愛沙尼亞 | 1998.5.12 | 1999.1.8 | 2000.1.1 |
61 | 老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