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是商務部免費為地方和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窗口,基本職能是針對我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開展境外商務活動過程中遭遇的經貿摩擦、不公平待遇和商業欺詐等,免費提供公共信息、咨詢指導并受理投訴,維護我境外商務活動主體的合法權益。
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承擔商務部唯一對外公共服務熱線(12335)的運維工作。
普惠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發展,使得個人和企業都能很容易地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流通運送、消費、回收和售后服務等環節中。在普惠貿易的背景下,賣家能夠選擇合適的方式將商品和服務提供到全世界,買家也能輕松地消費全世界人們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從而促使國際貿易變得像國內交易一樣方便簡單。
借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可以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數十個海外國家的企業和個人,這在以往的傳統貿易所不能想象更不能實現的。究竟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到國際貿易中來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及其在商業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產品創新和貿易效率的提升?;ヂ摼W將處在不同時空的人們及時、直接、高效地連接在一起,將各種各樣的需求和供給對接起來,使得貿易無須處在同一時空(市場、集市、展會),甚至無須透過傳統中間媒介(書信、進出口中的分銷通路)就可以進行。
互聯網平臺通過利用信息基礎設施,促成了供求的有效對接,大幅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增加了交易機會。信息經濟時代,互聯網降低了雙方的交易成本,消除了制度差異,減少了資源交換的障礙。“共享”讓資源配置變得更加公平、更有效率。
普惠貿易的實現依賴于第三方跨境服務平臺。平臺的技術服務、標準化流程和商業規則是互聯網技術在國際貿易領域最重要的應用。平臺經濟的迅速發展主要在于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數據商業化的應用。
根據功能的不同,我們可以將跨境服務平臺分為5種類型:信息撮合、交易、支付、物流和綜合服務。實際的貿易過程中,交易雙方要通過一種以上的平臺,才有可能進行跨國的、小額的貿易?;ヂ摼W平臺所形成的評價機制和信用體系,為實現跨境交易而提供了保障??梢哉f,第三方跨境服務平臺的出現和發展是實現跨國交易的基本要素之一。
現階段,跨境物流已經從單一的郵政包裹演變為“以郵政包裹為主,其他方式并存”的多元化業態。由郵政包裹、國際快遞、國內快遞、專線物流以及海外倉儲等構成的物流體系使得跨境交易更為便利,少量的、個性化的物流需求得到滿足。
具體而言,郵政小包主要通過萬國郵聯體系(EMS)出口貨物,并采用個人郵包形式進行發貨;而市面上所熟知的EMS(CNPL)、DHL、UPS、FEDEX,TNT等物流公司則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和產品特征選用相應的渠道進行商品遞送;專線物流是電商企業先采用航空包艙的方式將商品運輸到國外,然后再通過合作公司將商品送至目的地;海外倉儲則是在專線物流的基礎上,為賣家提供在銷售目的地進行貨物倉儲、分揀、包裝和派送等一站式服務。海外倉可以有效地解決跨境物流中的種種難題,或將成為跨境電商物流渠道的首選。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媒體的推廣,使得產品不斷得到創新,生命周期變短,迭代升級速度加快,由此帶來的消費偏好和趨勢變得難以捉摸。加上中產階級在各國不斷壯大,促使物美價廉與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兩極化,而貨物的進出口也趨向碎片化,呈現出多頻次、小單化的特點。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力量,傳統國際貿易中那些冷門的、個性化商品也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得以交易成功。
市場需求端所發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變化,促使生產端進行小批量、多品類的快速生產,從而形成了“輕訂貨-重補貨”的商業模式。在該模式下,前期先用小批量的商品測試市場,后期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來連續補貨,是一種以市場和消費者為中心的供應鏈模式。在電商平臺上,電商企業利用預售、試銷等方式,從銷售數據中找到有潛力的商品,然后根據生產周期與銷售周期進行補貨。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指從事貿易、運輸、加工、倉儲等企業通過單一的信息平臺窗口,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所要求的標準化交易信息,監管部門通過信息平臺窗口再把審核信息反饋給申報人。單一窗口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監管效率,降低貿易和運輸企業的成本,同時也為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提供巨大的便利,促進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
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采用了“單一窗口”的措施,該措施符合了國際貿易慣例,實現了海關相關管理部門間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簡化了通關手續,大幅降低了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從事貿易的制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