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是商務部免費為地方和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窗口,基本職能是針對我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開展境外商務活動過程中遭遇的經貿摩擦、不公平待遇和商業欺詐等,免費提供公共信息、咨詢指導并受理投訴,維護我境外商務活動主體的合法權益。
中國企業境外商務投訴服務中心承擔商務部唯一對外公共服務熱線(12335)的運維工作。
在普惠貿易趨勢下,平臺的集中作用使得市場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加之市場信息對稱使得企業無須進行跨境投資便可以進行全球套利。同時,全球市場變化越來越快,消費者需求個性化的趨勢以及產品升級日趨頻繁的特征促使靠近消費端的大企業不斷變小。大企業變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企業變小意味著組織越來越扁平化、管理層級越來越少,有利于加快企業創新的步伐。當組織機構的模式越來越集中化時,產品線上營銷、服務、研發、風控和結算都是集中的,此時企業適應或創新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因為企業做一個新東西,需要所有這些集中管理的部門來做協調,人數越多,協調難度就越大,靈活度就會降低,互聯網時代下所需要的自下而上的創新就會減少。
另一方面,企業變小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感知市場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借助互聯網平臺,買賣雙方可以直接有效地互動溝通,可以更加靈敏地接觸對方市場,企業可以更精準、快速地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
在普惠貿易的背景下,一方面,一些生產消費品的大企業會越來越??;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可以借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參與到國際貿易中來,市場主體變得越來越活躍。隨著跨境電商發展,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大大降低,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出現改善了交易條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幫助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實現貿易便利化和“貨通天下”的愿景。
圖8 普惠貿易對世界市場的影響
借助互聯網平臺,中小微企業可以更直接地接觸世界市場,并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作出更快速的反應。普惠貿易 “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特征表現為中小微企業可以將產品賣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也可以買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產品。在普惠貿易趨勢的帶動下,市場的距離越來越小,產品的可得性大大增強,推動世界統一市場的形成,屆時將沒有內貿外貿之分,只有生意在哪之別。
隨著普惠貿易的不斷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及平臺經濟,產品銷售呈現出長尾效應。原先由于一些產品比較小眾,生產者提供這些產品的成本較高,因此他們會選擇較少地向市場提供這類產品,而消費者的相關需求也很難得到滿足。而在普惠貿易時代,借助互聯網平臺,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得以擴寬,商品生產成本急劇下降使得中小微企業甚至個人都可以進行生產,而消費者基于搜索引擎能夠便捷、準確的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使得原先看似需求極低的長尾商品,只要有賣,都會有人買。
由于長尾效應,生產者可以將大量的冷門商品匯聚起來,得到能夠與熱門商品匹敵的巨大利潤空間。因此,產品生產將更加細分化和多樣化,生產者只要在產品生產的某一細小方面擁有其他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優勢,就可以找到市場,這會使得產業分工越來越細致。此外,長尾效應刺激了更多個性化的需求,也會引發產品本身的特殊定制,促使生產模式向個性化、人性化和精細化轉變。
跨境電子商務和平臺經濟的發展對縱向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的影響有所不同。
對于上游的一些原材料供應企業而言,他們仍將維持集中化、規?;蜆藴驶膫鹘y生產模式,產品生產仍然是圍繞著一個核心的大企業而進行。
而對于產業鏈下游接近消費端的企業而言,大企業會不斷變小,基于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專業化分工,使得企業的橫向選擇余地變大,眾多的小企業可以借助平臺參與社會化分工與協作,增強經濟共享能力,以平臺為中心的產業橫向協作新格局會愈加顯現。
傳統的B2C商業范式是一種以廠商為中心,生產者通過大規模低成本生產同質化產品,然后通過大眾營銷和分銷渠道,把產品推向市場來創造和驅動需求的模式。在全球經濟低迷、生產過剩的背景下,這種B2C的生產模式陷入困境,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跨境電子商務具有“在線化、數據化”的特征和優勢,大大削減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生產端和消費端的聯系更加緊密,一種新的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C2B模式應運而生。
一方面,在C2B模式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得到滿足。C2B模式體現了“客戶定義價值”的核心理念,生產者通過個性化營銷捕捉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利用大數據驅動柔性化的供應鏈,以便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的反應,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普惠貿易的時代,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可以借助平臺得到滿足,消費者利益實現最大化。
另一方面,通過反饋和評價機制消費者的話語權也不斷提升。在普惠貿易時代,消費端的建議與評價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例如通過買家評價、買家秀、社區體驗分享以及社交網絡推薦不但影響著其他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也推動了價值鏈上游的生產商及相關支持產業不斷改善其服務,使之滿足消費端的要求,因而使得買家在貿易關系中越來越具有話語權,賣方市場不斷向買方市場靠攏。
平臺經濟的發展使得從生產端到消費端所經過的中間環節越來越少,生產者甚至可以直接接觸到消費端,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上搶占一席之地,生產者必須更加注重品牌定位和產品開發。
一方面,生產者應該要更加注重培育自有品牌。在普惠貿易時代初期,中小微企業出口的商品存在著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致使各企業被迫降低價格陷入低價競爭狀態,利潤不斷被壓低。而這樣的壓力將不斷促使中小微企業走向品牌化的道路,進入品牌建設階段,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品牌化一方面有利于出口產品質量的把控,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民族品牌的誕生發展與壯大。
另一方面,生產者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開發本身。隨著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出現,生產者可以借助平臺的一站式服務直接與消費者進行聯系,生產者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必須回歸到產品生產本身,把產品做好做精。因為在客戶定義價值的時代,產品和服務只有滿足特定用戶的需求才有存在的意義。因此,在普惠貿易時代,生產會基于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動態進行,生產者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產品開發和研制的環節,推動中小微企業從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普惠貿易時代,國際貿易的渠道更加扁平化,對傳統的貿易中間商造成了一定的挑戰。而貿易中間商可以將企業重心向市場營銷、市場調研和咨詢培訓等增值服務轉變,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在普惠貿易的浪潮中重新定位,提升企業的價值。
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產品從制造商到最終用戶手中,大致要經過以下環節:工廠生產——>向貨運公司訂艙,向海關報關——>裝貨,送到碼頭,清關——>海上運輸——>目的港清關,卸貨——>運到經銷商倉庫——>擺上零售商貨架銷售——>消費者購買。這個過程就是一條供應鏈,產品經由這條供應鏈,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中間經過多個環節,包括貿易商、貨運公司、報關機構、船公司、經銷商、零售商等等。這些貿易中間商原先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普惠貿易時代,平臺把這些中間環節進行整合,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平臺而交易,貿易中間商面臨著平臺帶來的競爭和挑戰。
以阿里巴巴一達通為例,作為專業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首先,一達通通過互聯網以一種高效匹配的方式幫助買賣雙方更好地進行交易,節省交易時間;其次,一達通不斷幫助企業解決出口、報關、退稅、結匯等方面的難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后,一達通還通過金融、物流等增值服務幫助企業節約成本。
面對來自跨境電商平臺的挑戰,傳統的貿易中間商提供的服務在原先鏈狀模式下的角色已經不再是必須的,它們可以在新的生態系統中重新定位,可以將企業重心向營銷、市場調研、咨詢和培訓等方向轉變。以市場營銷為例,傳統的貿易中間商可以運用更加精準、高效、快捷的營銷方式將企業的產品和平臺推向市場,更加注重內容營銷和大數據營銷。
在內容營銷方面,貿易中間商需要加強和生產商的溝通,充分了解產品的特征、目標消費群體和品牌定位,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符合生產者要求和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方案。例如,可以通過有吸引力的系列故事提升內容營銷的深度。在大數據營銷方面,貿易中間商可以依托大數據平臺,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習慣,甚至做到“比消費者自己更了解自己”;大數據營銷通過傳播趨勢分析、內容特征分析、互動用戶分析、產品屬性分布等提升品牌傳播的有效性,基于數據分析改善用戶體驗。
圖10 平臺經濟下普惠貿易對市場參與主體的影響